不同的足迹 相同的感动
“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我不遗憾。因为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我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又完满了一些。”操着一口浓重方言的四川汉子彭传忠说出自己的掏心窝子话。8月5日下午,参加全国媒体“法治四川行”大型采访活动的35家媒体集中采访了四川省7位优秀基层法治人物,来自基层的7位法治人物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创造的不平凡事迹,感动了所有记者。
彭传忠是宜宾市兴文县司法局僰王山司法所所长,早在2010年,彭传忠就被确诊患上了肾衰竭、尿毒症晚期,并发视网膜病变。几年来一直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依靠执着的信念,彭传忠硬是倔强地活跃在普法工作的最前沿:因担心已接受调解的工地老板变卦,刚做完手术的他插着透析管急忙赶到工地开展工作;只因接到一对产生纠纷村民的求助电话,他便不顾一切地骑摩托直奔20公里外的村子……18年来,彭传忠为当地老百姓调处纠纷345起,成为替群众解难的插着透析管的“法律专家”。
在农村长大的郭兴利深知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从部队转业后,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到大山深处去普法。在任职广元市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法庭庭长的23年间,郭兴利始终坚持调解为主的工作方法,努力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将乡情、民风融入法理,用诚心与热心拉近与群众距离,用公心与爱心打开群众心结,他多次开设“夜间法庭”、“假日法庭”、“田坎法庭”、“院坝法庭”,减轻当事人诉累;多次用竹背篓带着资料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去普法,背着国徽和卷宗巡回办案,足迹遍及辖区15个乡镇169个村落,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背篓法官”。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原副院长钟尔璞,是一位有着丰富办案经验、办理大要案件能力强的资深法官, 2012年9月17日至18日, 在担任审判长主审王立军案件时,钟尔璞以非凡的政治敏锐性、高超的协调能力、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工作作风、娴熟的庭审驾驭技巧,带领合议庭圆满地完成了审判任务。在审理中,证据上深挖细抠,把握每个环节;在法理上深入研究,搞清每个疑问;在程序上充分估计,全方位预研预判。王立军案亦被评入2012年社会关注度高、案情疑难复杂、审判结果有重大突破和借鉴作用的“全国十大典型案件”。
谭乔是成都市公安局宣传处主任科员。作为一名交警,他因一档以轻松易懂的语言方式传播交通安全知识的节目《谭谈交通》而家喻户晓。
高亮是成都市司法局普法志愿者。2004年至2012年,高亮志愿开展普法讲座500余次,听众达23万余人次,并主动进行个性化、针对性普法。
彭训武是郫县唐元小学校长。他坚守法制教育须从娃娃抓起,自编普法教材。他的一系列做法,为破解成都市青少年法制教育难题提供了一条路径。
吕思雄是南充市顺庆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他以快板、三字经和法制短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三下乡”,不仅带去了法治理念,也带去了快乐与和谐。
(段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