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那木拉:扎根牧区践初心  一心为民担使命

巴音那木拉:扎根牧区践初心  一心为民担使命

发布时间:2021-03-11 20:06:07 来源: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两级法院涌现出了一批走在前、干在先,忠诚履职、奋勇争先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为全市法院和广大干警树立了榜样。

  为推动全市法院系统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开展“先进事迹展播”活动,持续报道近年来先进个人和集体的事迹,大力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干警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推动全市法院更好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

扎根牧区践初心 一心为民担使命

  巴音那木拉,男,蒙古族,1973年8月8日出生,1991年10月参加工作,2001年7月入党,现任乌拉特后旗人民法院牧区巡回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2011年,被巴彦淖尔市党委、政府授予“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4年,被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评选为“最美最善基层法官”;

  201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天平荣誉奖章”,被内蒙古自治区高院评为“全区法院办案标兵”;

  202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区优秀法官”;

  巴音那木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办案标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巴音那木拉同志被乌拉特后旗人民法院评定为“十星级党员”,也是首批评定的唯一一个“十星级”共产党员。

  草原上的一杆秤

  参加工作30载,党龄近20年,巴音那木拉同志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初心,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精湛的审判技巧,娴熟的法律知识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审判岗位上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他默默奉献的品格和司法为民的情怀得到牧民群众的普遍称赞,被当地牧民形象的称为“”。

  扎根基层 爱岗敬业

  巴音那木拉同志是牧民的儿子,一直以来,他立志到最艰苦的地方,用自身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1992年,参加工作不久他便主动要求到基层一线、边远牧区去,在基层,他一呆就是30年,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戈壁荒漠和牧民群众。巴音那木拉同志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牧区巡回法庭副庭长、呼和温都尔法庭副庭长、牧区巡回法庭庭长等职务,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卓越的工作业绩。近三年来,审结了近千件民事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在全院名列前茅。在他的带领下,牧区巡回法庭形成了团结协作、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

  守边固疆 倾心服务

  在牧区坚守的30年,巴音那木拉始终将守边固疆作为神圣的职责,积极参与当地社会综合治理,致力于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牧区巡回人民法庭设于现潮格温都尔镇,辖区面积20407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边境线长近200公里。牧区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有的当事人参加诉讼当日不能往返,法庭设置“牧人茶室”、“牧人之家”,为他们提供食宿便利,设置“军人之家”,为来往出差的边防战士提供食宿。这些实实在在的司法便民举措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较好地维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巴音那木拉在审理中,更注重运用调解,有90%的案件在他的悉心细致的努力下适用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他还注重巡回审判工作方式,他常常与庭内干警在牧民接羔保育等繁忙季节到当事人所在嘎查进行巡回审判。

  廉洁司法 彰显公正

  巴音那木拉同志严守法官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公正无私,坚持对公平和正义的信仰与追求,恪守公正办案的原则。他常说:“小额案件与标的大的案件相比似乎不值一提,但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不分贫富贵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巴音那木拉要求大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特别是和善地对待弱势群众,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他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倾听群众意见,多年来,他不知多少次拒收了当事人的感谢礼,拒吃了多少感谢饭。他常要求家人和身边的同志,不要因一丝的蝇头小利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给的,不能用来谋取私利。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民事审判法官的基本要求,也是巴音那木拉同志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对法律真义的理解。为了审理好各类案件,他一方面加强学习,严把案件质量关,使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以最有效的办法和最能让当事人接受的方式,为百姓主持公道。另一方面强化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意识,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同不赞同、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标准,做到在思想上爱民、行动上亲民、方法上便民,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自参加工作以来,巴音那木拉所审结的案件均能做到案结事了,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上访缠诉。

  解危助困 救助牧民

  巴音那木拉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审判工作之余,如果能够多一些爱心,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在法官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还可以做的更多一些,更好一些。”

  2007年12月8日晚22时许,风雪交加,气温达到零下20℃以下。巴音那木拉从巴音宝力格镇驱车返回赛乌素镇,在途经距离赛乌素镇7公里的一段河槽时,他看见河槽中有微弱的灯光,于是赶紧停车,下车后发现一辆摩托车翻倒在河沟中,附近有一个模糊的身影,还发出微弱的呻吟。巴音那木拉二人急忙将伤者扶起,伤者已冻得嘴唇青紫、面色苍白,呼唤半天才有了反应,经询问,伤者叫云达来,因急于赶路不慎跌入河槽,致使肋骨折断。为及时救治,二人费尽周折将云达来抬进车内,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了伤者家人联系好医院立即就医,等二人将伤者送回家中已是午夜零时。因发现及时,云达来得到了救治康复,他买好了礼物并带了现金专程到巴音那木拉家中致谢,并要到乌拉特后旗法院送锦旗,均被巴音那木拉婉言谢绝。他说:“这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法官都一样。谁遇见这种危难情况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的”。生活中,巴音那木拉扶危救困、助人为乐的事情还有很多……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巴音那木拉是平凡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用一颗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和一份坚守公平正义的执着信念,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刚正不阿、勤奋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与风采,铸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