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网逃终结者”,5年抓获117名逃犯

52岁的“网逃终结者”,5年抓获117名逃犯

发布时间:2021-08-26 10:44:07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责任编辑:郭惠心
分享到:

法治全媒体记者●李亮 通讯●王向卿

  延绵的秋雨滋润着久旱的高原,积水的路面上跳跃着欢快的水泡,一辆轿车拨开雨帘驶入停车场,车上是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东胜分局党委班子成员一行4人,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分局巡特警大队老民警王斌上门送奖。

  “52岁的老民警,在平台权限相对滞后的情况下5年抓获117名网逃,可想而知,他一定比常人更有辛苦,比常人更有办法,比常人更有信念。”分局局长满成云感慨地说道。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大家围绕王斌网上追逃的事迹展开研讨,王斌同志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品质和5年抓获117名网逃的卓越战绩让与会人员连连赞叹。

  老王确实比常人更有辛苦

  王斌的吃苦耐劳由来已久,2007年至2016年间,他一直从事一线巡逻工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巡逻工作枯燥乏味,但王斌是例外,他的时间从来不够用,连休息时间也都用在了工作中。9年来,他除了处置警情、服务群众等常规工作外,还通过工作中巡逻盘查、休息日摸排蹲守等方式,累计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120余人,连续多年考核排名第一,年年都获得分局“业务能手”荣誉称号。

  2016年,因为身体和年龄原因,王斌被调整到巡特警大队视频巡逻中队工作。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年近五旬、连电脑开关在哪都不知道的老汉迅速成长为5年抓获117名网逃的网上追逃能手,这期间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夜以继日的摸索,其中付出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真正的辛苦是在实战中,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紧接着要依据这些痕迹进行实地摸排、蹲守、抓捕。王斌说,有时候连续网上研判能超过20个小时,实地蹲守两天两夜更是平常事。这些年,他从来没有休过假,节假日、星晴天也几乎都在加班,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只是自己生怕一不留神错过有价值的线索。映像比较深刻的是每年的除夕夜,这也是犯罪嫌疑人想要回家的大日子,老王便经常放弃与家人团聚,去研判蹲守回家过年逃犯。

  老王确实比常人更有办法

  王斌拥有如此骄人战绩,仅仅靠吃苦还是不够的,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实都是些笨办法”。无论哪种办法,能抓住嫌疑人的就是好办法。

  王斌是巡警出身,总是脱离不了巡逻,于是提出“巡逻追逃”法,就是只要有时间,就把全国各地上网的在逃人员信息筛查一遍,有时候一天过几遍,所以只要数据信息有丝毫变化,都不会逃过老王的眼睛。他曾经盯上一个异常狡猾的“网逃钉子户”,上网多年,竟然一点活动轨迹都没有。王斌从没有放弃,还扩大研判范围,从他的亲戚朋友中入手,终于有一天,他发现嫌疑人的哥哥在东胜区住宿,他立即带人前去盘查,结果在房间里找到了早已改头换面、“漂白”身份的“钉子户网逃”。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过东胜公安“掘地抓人”的事迹,说得就是王斌和他的队友。东胜区周边煤矿众多,层出不穷、远离地面的矿井成为网逃的理想藏身地,很多网逃偷偷到矿井中打工,既可赚钱糊口,又能躲避法网。王斌深知这一点,便与队友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将全区所有煤矿全部摸排一遍,结果那一轮从矿井中掏出15名网上在逃人员。

  此外,这么多年研判抓捕的经验也是他工作的重要法宝之一,他可以通过发案信息,逃跑轨迹等信息大致分析出嫌疑人逃匿动向和心理动态。2020年,他研判出一名潜逃20多年的命案逃犯,经过分析研判,发现嫌疑人狡猾异常,处心积虑逃避抓捕,于是沿着线索一路摸进沙漠深处,在一个工业园区将其成功抓获。2021年,同样也有一个潜逃20年的命案逃犯信息进入他的视野,经分析研判,王斌认为嫌疑人犯案有特定原因,逃跑轨迹没有刻意躲避迹象,说明嫌疑人有主动投案的机会,于是通过大数据系统找到联系方式,经过老王苦口婆心劝说,20年前命案逃犯向他自首了。

  老王确实比常人更有信念

  总有网友说警察所谓的负重前行也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这种说法是片面狭隘的,例如王斌,他对公安工作是打心眼里的真爱。2016年,学历低、年龄大的他被调整到以网络科技为主要侦查手段的视频巡逻作战室时,大家都认为他可以“享清福”了,不料他却以超人的毅力杀开一条“血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人民公安的理想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老王的网名叫做“罪犯的克星”,朴实无华但铿锵有力,与犯罪嫌疑人斗争是他毕生的追求,他说能够守护一片岁月静好,就算负重前行也能乐在其中。今天的和谐安宁,只有一个王斌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还有更多人民警察在在默默奉献,用他们行动践行着守护平安的那一份执念。

  座谈会上,面对鲜花、荣誉、掌声,老王波澜不惊,平静淡然,他表示只要一天不退休,肩上就有打击犯罪,守护平安的使命担当,今后会继续努力追逃,同时多带一些年轻人,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公安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