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微治理” 激发乡村“大活力”
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王家沟村探索“四微工作法” 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王家沟村位于官地镇西北10公里处,辖区总面积43.3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2700亩(其中:水浇地8500亩),常住人口258户557人,全村共有党员57人,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6.31万元。王家沟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2022年自治区级“卫生村”、2023年度市级坚强堡垒支部。近年来,王家沟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一、织密“微组织”,建强治理网络
一是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网格长1名,由党员担任网格长,吸纳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等组建“微治理服务队”。二是设立21名基层网格员,包联10-15户群众,形成“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基层网格员”三级联动体系。三是通过“田埂议事”“党小组活动之家”等方式,深入到老百姓田间炕头,化解群众矛盾,对于极个别疑难问题,积极与镇各相关部门沟通对接,采取村报告、镇介入,同步协调处理的方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激活“微参与”,提升治理活力
一是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将村委会闲置房屋改建成“暖心食堂”、“暖心浴室”,创新推行“积分制+清单”管理模式,以从陋习改变、孝老爱亲、环境整治为发力点,面向所有参加积分制的村民开放,撬动村民积极参与治理,切实增强村民荣誉感。二是将环境整治、孝扶共助等纳入积分范畴,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优先享受政策扶持。鼓励村民在“暖心食堂”办理红事白事,并增加村民积分,极大提升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将孝扶共助基础积分在党员群众积分制管理细则中定为400积分,要求村内常住70岁以上老人,子女每年需向其提供100斤米、100斤面、20斤油,积分评定小组每半年入户开展1次实地验收,验收合格后,奖扶每位老人200积分,全年共400积分。四是“暖心浴室”面向参加积分制的全体村民开放,针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监测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婆媳、翁婿、父子、母女同浴的,全部免费,这一举措不仅搭建了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桥梁,也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三、做优“微服务”,提升民生温度
一是将网格化管理与信访代办制相结合,深入实施信访代办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通过信访代办员定期走访,及时发现群众需求,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截至目前,共处理纠纷12起,无县级以上访和越级访现象。二是打造“便民服务圈”,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整合民政、社保等事项“一窗通办”。组织村医提供送药上门、对接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开展送教上门等服务。三是健全网格长巡查制度,村民可实时上报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村“两委”2小时内响应,第一时间介入,以最快速度办结,切实提升为民服务的效率和成效。
四、抓实“微改造”,扮靓乡村颜值
一是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王家沟村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整治、孝老爱亲和移风易俗纳入到村规民约。约定环境整治每季度积分达到50积分,方可免费使用暖心食堂。二是成立了积分评定小组,常住户每户每年向村里交纳50元垃圾转运费,每户每季度经积分评定小组验收合格后,方能获得50积分,全年开展4次,共200积分。三是对村里基础环境进行治理,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旱河治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使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觉做好门前“三包”,村庄清洁率长期保持95%以上。
王家沟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细化网格管理,构建严密治理网络,形成完善的联动体系,确保各类问题在基层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治理网络全覆盖,提升治理效能。创新激励机制,用“小切口”激发“大参与”。通过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搭建如“暖心食堂”“暖心浴室”等惠民载体,将村民日常行为与积分挂钩,使村民能够通过参与乡村治理获取实际利益与荣誉感。激励村民主动参与乡村事务,从根本上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 注重长效常态,以制度创新推动服务升级。将网格化管理与各类服务机制相结合,制定简单易懂、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打造 “便民服务圈”,实现多事项 “一窗通办”,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王家沟村将持续深耕“四微工作法”,在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上再发力,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村级样板,以基层治理新成效,铺就乡村振兴的坚实道路,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创新力量与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