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拓治理新路径 共绘平安和谐新画卷
——科尔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尔沁区委政法委探索实施“12652”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绘就了一幅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为科尔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治理载体规范化
一是推进县级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严格依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文件内容,围绕“两化四有”标准对科尔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实现广大群众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反映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为科尔沁区“区街一体,条抓块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推进镇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指导辖区苏木镇场、街道按照“两化四有”标准,整合基层政法力量、社会组织和群众资源,规范化建设镇级综治中心。截至目前,科尔沁区21个苏木镇场、街道均已完成综治中心挂牌并实体化运行,标志着科尔沁区基层社会治理网络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推进基层智慧化微治理。科尔沁区以网格为抓手,依托科尔沁区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平台畅通居民诉求反映渠道,将基层治理与服务延伸至人民群众“家门口”。常态化开展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普法教育宣传、惠民政策宣传等工作,实现“人在格中管、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处置网格事件14398件,调处矛盾纠纷628件,稳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二、聚焦创新发展,实现基层治理高效化
一是创新性整合入驻部门,凝聚基层治理合力。积极吸纳区委社工部、区人民法院等8个部门及科尔沁区婚姻家事调解委员会等3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入驻中心。人员采取常驻、轮驻等方式灵活配置,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群众提供信访接待、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纠纷联调、人员协作”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中心成立以来成功调解274件民事纠纷,以部门合力为群众化解烦心事、揪心事。二是创新性打造服务模式,点亮司法快车道。全市首个入驻综治中心的速裁庭实现开庭审判,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简单民事案件在中心快速审理和裁决,有效缩短诉讼周期,降低诉讼成本。自入驻以来,速裁庭通过简化诉讼程序、快速审理案件,为当事人提供及时可靠的司法救济,以司法效率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三是创新性制定中心各项制度,保障中心有序运行。研究制定《科尔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进驻部门及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试行)》《科尔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例会制度》等6项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为各部门工作人员戴上“紧箍咒”,有力保障中心高质量、高效率运行。
三、完善制度机制,实现基层治理长效化
一是建立分析研判机制,精准把脉治理难点。根据科尔沁区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事件、矛盾数据特点,定期组织召开研判会议,对当前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集思广益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治理策略,确保治理措施精准有效。二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压实治理责任。制定《科尔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三张表”效能提升机制》,激发调解员工作竞争性及各窗口、调委会集体荣誉感,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科尔沁区范围内依托“四所一庭”协作联动机制,定期对各部门、各苏木镇街治理效果进行检查指导,不断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三是提高公众参与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依托科尔沁区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社区网格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鼓励居民积极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为治理工作提供民意支撑。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其参与社区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科尔沁区基层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保障社会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
下一步,通辽市科尔沁区将立足政法职能,整合资源力量,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抓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在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抓牢做实,把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矢志不渝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通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