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微治理架构为抓手,织密矛盾纠纷化解“一张网”
基层治理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苏木立足旅游产业与草原生态保护交织的复杂治理场景,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建立完善党建引领统筹,一张网格兜底、一支队伍统管,着力推动嘎查“两委”班子、网格员、联户长队伍深度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构建起“源头发现—分级处置—闭环解决”的微治理体系,为地区和谐稳定筑牢基层防线,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
一、网格聚力:网格员、联户长织密隐患排查“前哨网”
乌兰布统苏木将全区域划分为27个三级网格,由11个网格党小组、27名专职网格员与39名联户长担任“一线哨兵”,发挥他们熟悉当地情况、了解邻里关系等优势,全面摸排可能存在的矛盾纠纷。
在浩斯敖包嘎查,网格员通过日常排查发现牧民王某与李某持续5年的草场界限纠纷,第一时间上报苏木调解专班,为后续通过GPS定位、历史台账比对等方式彻底化解矛盾奠定了信息基础。这种“零距离”排查模式,让矛盾隐患在萌芽阶段即被纳入治理视野。
二、嘎查引领:“两委”班子筑牢纠纷化解“主阵地”
嘎查“两委”以“老党员调解站”“牧民座谈会”为载体,将基层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元宝山嘎查“两委”牵头组建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调解队伍,通过“情理法”融合调解,半年内成功化解草场边界纠纷7起。在2025年4月一起房屋翻建土地争议中,嘎查“两委”协同苏木调解专班、住建部门2小时内介入,依据建设标准与土地政策促成双方和解,群众满意度达100%。
针对常年积累的矛盾纠纷问题,嘎查“两委”发挥“地熟、人熟、情况熟”优势,联合包联领导、司法所调解矛盾纠纷。6月份,小红山子嘎查邻居两家因共用道路存在矛盾,通过调解,双方达成了一致,终结了矛盾的进一步恶化。
三、机制赋能:构建微治理“闭环生态”
苏木党委推动嘎查“两委”与网格员队伍深度融入,建立长效治理体系:将矛盾化解率、群众满意度纳入嘎查“两委”考核指标,对成功化解重大纠纷的综治协管员给予奖励;依托微信平台,实现网格员上报、嘎查调解、部门联动的全流程线上追踪,矛盾纠纷平均调解时限平均缩短至3.2个工作日。
年初以来,全苏木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升,信访量同比明显下降,群体性事件“零发生”。乌兰布统苏木党委政府通过激活嘎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网格员“神经末梢”功能,让“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嘎查、复杂问题苏木解决”的治理格局落地生根,为草原旅游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