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公安以坚守之姿护航北疆民族体育盛会

红山公安以坚守之姿护航北疆民族体育盛会

发布时间:2025-07-31 15:26:04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责任编辑:岳科坚
分享到:

清晨8时的赤峰体育中心,晨曦的金辉倾泻而下,为那宛如一条飘逸蓝色哈达的场馆轮廓勾勒出耀眼的金边。执勤警力的队列如青松般傲然挺立,他们将在各自岗位上展开工作,守护这片场地的安宁与秩序。

当天,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将在这里举行,现场近3万名观众共同见证这场“相约玉龙故里 建设亮丽北疆”的体育盛会。

现场负责安保的民警告诉记者,场内每一排座位、每一条过道、每一个看台,都已经用脚步丈量过无数次。细致、精致、极致,是扎根在安保一线每位民辅警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领奖台是运动员的终极梦想,平安便是“守护者”们的不渝初心。作为历届以来项目设置最全、参赛人数最多、内容形式最为丰富的一届运动会,赤峰市公安局红山区分局充分履行主场主责,牢固树立“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标准和“细致、精致、极致”作风,以最高标准严密各项安保措施,有力为“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的愿景勾勒平安画卷。

重大赛事意味着各项工作的极致要求。为保障活动安全顺利,分局提前进入安保周期,成立了以红山区政府副区长、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金腾蛟为总指挥的安全保卫工作指挥部,统筹推进仪式安保、交通安全、应急处突、社会面管控等各项工作,反复开展现场实地踏查和现场办公,用脚步丈量每条线路及周边的各个角落,把任务、责任、措施分解落实到人、到岗,做到层层有组织、事事有落实、环环有机制。

10余次易稿、不断调整和细化方案,围绕人流密度、拥堵指数等因素预设阈值,最终科学划定应急处突、交通安全、巡逻防控等多个安保组,逐点逐线明确责任,实现场馆内外所有区域警力全覆盖,真正突出了实战、实效、实用,为此次民族盛会添砖加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赛事的安保也得到了科技助力:在分局情指中心,赛场及周边区域,以及各个场馆全域一屏可视,随时掌握客流情况及警力情况,“科技+传统”手段,构建起全域覆盖的立体化防控体系,让安全隐患无所遁形,也为警力精准调配提供辅助决策。

在着眼于赛事侧安保同时,分局突出城市侧安保。结合“民运会”安保维稳工作实际和当前社会治安规律特点,分局进一步强化显性用警,启动多个联勤巡逻点位,以街面、广场夜市、行业场所为重点,对宾馆旅店、出租房屋、洗浴、KTV等场所常态化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扫除治安死角盲区,消除安全隐患,为赛事筑牢坚实屏障。

安保不止于“严”,更在于“暖”。分局坚持安保与民生并重,将安全保障与观众体验深度融合。一个个暖心瞬间,成为守护数万观众平安路途中最温情的注脚。18时许,通往观众席的长廊传来骚动。正在巡逻的民警迅速赶到,发现几位老人因语言不通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民警根据票务信息耐心指引路线,联系场内志愿者全程陪同。老人用蒙古语竖起大拇指:“警察姑娘,赛音(好)!”

20时许,哈达街派出所民警发现一名小男孩在场外的过道来回跑动,面色慌张。经上前询问,得知孩子与母亲走失。民警立即通过电话联系,耐心安抚小朋友的情绪,最终将男孩安全地送到了看台,与焦急寻找的妈妈重逢。

当吉祥物“赤龙儿”的灵动身影出现在大屏幕、当玉龙故里的巨龙腾飞震撼全场、当民族团结的圣火点燃…… 民族大联欢的每一帧惊艳,都有一抹抹“藏蓝”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执勤警力在体育场内外形成立体防控网络,成为现场各民族群众最安心的“背景板”。

火爆的赛事聚集了大量人流、车流,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对此,分局交管大队提前预判、提早规划主会场周边交通管控方案,提前发布交通出行引导信息。民族大联欢活动期间,最大限度部署警力,加强对场馆周边主要路口、路段的管控, 全面值守、全线巡逻、全程管控,保证了赛事进行顺利、交通秩序井然。

万人以上的大型活动,散场时的压力是最大的。分局精心制定安全措施,将现场观众席位划分为12个区域,百余名警力现场分区域精准疏导,确保观众经6个通道高效有序离场。

夜色渐深,赤峰体育中心的灯光次第熄灭,但警灯依然闪烁。从晨光到星月,红山区公安分局的民警辅警们用坚守为这场民族盛会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正如场馆外矗立的“奋进”会徽,他们以坚守诠释担当,用奉献书写平安,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北疆草原绚烂绽放。(贾薪禾)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