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调处—化解”全链条发力 破解矛盾上行难题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泉山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辖区面积大、人口基数大、治理难度大的特点,建立健全基层微治理机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依托街道综治中心实现对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努力做到“大事不出街道”,最终实现“矛盾不上交”。
理顺基层微治理体系 精准排查矛盾
充分聚合治理力量,搭建起“党小组+网格员+单元长”基层微治理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党小组组长组织党员群众,常态化做好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网格员统筹网格工作落实,组织带领单元长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单元长协助网格员开展信息收集和隐患排查工作。目前,泉山街道共建立党小组94个,推选出网格员94名、单元长2062人,打破基层治理和矛盾化解仅依靠街道社区单一力量的困局,有效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
创新分层治理机制 源头管控矛盾
街道坚持因事施策,探索形成“四诊四调”分层过滤调解模式,对于简单纠纷,由网格员、单元长实行“出门巡诊、随手调”;对于一般矛盾,由党小组组长组织单元长、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进行“坐堂接诊、及时调”;对于复杂问题,由党小组组长汇报社区后,社区书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业问诊、呼叫调”;对于疑难案件,由街道下派社区的包联领导组织法律专家、行业部门进行“多方会诊、综合调”。同时,联动采用“1+6+N”众人来协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多元共治机制,多管齐下,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实现调处流程闭环 高效化解矛盾
街道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作用,采取“常驻、轮驻、随驻”形式配强人员力量,由街道社会治理办、派出所、司法所人员常驻,法官和检察官每周轮驻,法学会、两代表一委员等专业力量随驻,为辖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调解服务。受理群众调解诉求后,街道综治中心调度入驻的调解力量开展调解,调解成功案结事了、办结归档;调解不成的,引导信访代办、诉讼等法定途径化解,或上报到区综治中心办理,街道明确专人配合跟进;对穷尽各类手段仍然存在隐患的,街道实行兜底稳控,确保矛盾不逸散。此外,通过区级领导包联下访、“两代表一委员”常态化履职等,进一步充实矛盾调解力量,努力让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在属地层面控制解决好矛盾纠纷,基本实现“大事不出街道”。
今年以来,泉山街道共摸排出重点人员94人,全部落实精准管控措施;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90件,截至目前已全部妥善化解。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现辖区矛盾纠纷数量、治安案件数量、信访事件数量实现三下降,矛盾化解质效、群众满意度双提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初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