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法治“上课铃” 筑牢校园“安全墙” 通辽市委政法委形式多样开展“开学第一课” 守护少年的“他”
当秋日的阳光洒满校园,法治的种子正在少年的心田开出果实。开学之际,通辽市委政法委结合时间节点、聚焦校园安全,通过《通辽政法微访谈》《通辽政法在线》访谈类、电视类栏目,拍摄情景类短视频还原案例,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学校课堂授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将“法”送进校园、送到学生身边、送到家长“眼前”,全面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法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直观生动,打造沉浸式普法体验
“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遭遇欺凌时应该如何面对”“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怎么办”“什么样的行为构成帮信罪”“什么是笑气什么是丁烷危害是什么”等,通辽市委政法委聚焦“交通安全、反霸凌、反电诈、反帮信、预防涉麻精药品成瘾性滥用”等校园安全内容,开设“开学第一课”专栏,用直观生动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改编拍摄。同时,沟通公交公司,将短视频放至学生公交专线进行播放;沟通教育部门,将短视频转发至全市院校。通过视觉冲击、情感共鸣、实践指导的模式,让法治教育形象生动、润物无声。
权威专业,开设专题类说法栏目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通辽政法微访谈》,随着我国对涉毒违法犯罪的深入打击,毒品市场持续萎缩。但“笑气”、丁烷等未列管成瘾性物质,在青少年群体间悄然流行,成为游离于监管视线之外的毒品替代物。”9月2日,市委政法委邀请通辽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陈丽走进通辽市政法融媒体中心,做客《通辽政法微访谈》,通过设置“当前青少年接触的毒品替代物质”“笑气、丁烷、愈美片、上头电子烟等麻精药品和未列管成瘾性物质在青少年中蔓延的原因”“如何防范青少年滥用麻精药品和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构筑安全防护网”等问题,对青少年滥用毒品替代物等不良行为进行科普教育。同时,《通辽政法在线》专题报道了《通辽职业学院:青春与法同行》,《通辽政法微访谈》邀请到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姜永志,就内蒙古自治区学生欺凌防治科研平台成立的背景与成效进行专题讲解。
3走进校园,开展点对点送法活动
“同学们,今天的45分钟由我来给大家授课”。“对青少年滥用毒品替代物等不良行为的教育,重点在家庭,关键在校园,支撑在社会。只有家校同频、部门联动、媒体正向引导,才能织密全链条保护网,让每一颗幼苗都远离毒品替代物的侵蚀,在阳光下健康生长”。通辽市委政法委联合通辽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由预防教育负责人张萍为通辽市实验中学、通辽工业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呈上了一堂关于毒品替代物的普法教育科。同时,深入中小学开展普法直播,线上参与观看人数达五千余人。学生们纷纷表示,生动有趣的法治教育、贴近身边的法治宣传,使他们对毒品及其替代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秉法育人,启智润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市委政法委将以此次“开学第一课”为契机,持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将法治的种子深植于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田,努力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平安通辽、法治通辽建设奠定基础。